胡立彪:中国玩具何以“紧俏”?

时间:2011-12-28 08:00:00

   每年接近年底,从感恩节到圣诞节再到元旦前夕的一个多月时间,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购物旺季,也是这些国家的父母们为孩子采购玩具的高峰期。然而最近有报道称,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许多家长却为无法给自己的孩子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玩具而发愁,今年许多炙手可热的玩具都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而往年并不稀缺的来自中国的玩具更是变得突然紧俏起来。

    乍听起来,中国玩具变得紧俏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商品“紧俏”原因有二,一是市场需求明显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二是市场需求未变,而供应明显不足。不幸的是,中国玩具“紧俏”的原因恰是后者。行业公开资料显示,全球约90%的圣诞节礼品和玩具产自中国,而按照往年的惯例,从每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内的礼品、玩具制造商就开始接受欧美圣诞节产品订单,随后按计划生产再输送到欧美市场,直到12月初才告结束。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很多制造商全年利润都要依靠圣诞节的行情。然而,在这个本该是玩具销售旺季的时节,中国的玩具却变得不给力,旺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国内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玩具在欧美市场的“紧俏”,其实是导源国内玩具企业的“吃紧”。深圳市玩具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玩具企业今年的订单量较去年普遍下降了20%至30%,部分企业甚至下降了一半。仔细分析中国玩具出口企业近年来的生产现状,我们会发现,今年的“吃紧”尽管反常,但绝非意外。大家都能看到的一个外在原因,是今年7月20日起正式实施的《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它成为我国玩具企业出口欧盟市场的一道不易翻越的壁垒。当然,目前中国劳动力纷纷从薪水较低的玩具厂转向待遇更高的企业,玩具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以及石油产品、金属材料及作为玩具产品主要原材料的塑料价格持续攀升,运费高涨,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加之今年以来国家多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占玩具企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失灵,这些问题也都形成了一个个无形的壁垒,让玩具企业撞得头疼却又欲翻身而无力。


    然而,相比于以上这些客观因素,我国玩具生产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可能更为致命。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许多玩具企业都以OEM方式为主,缺少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能力,严重受制于人。而且,出口仍以传统的填充玩具和玩偶为主,技术含量少,趣味性和教育性较低。而从主要玩具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的消费情况来看,近两年对填充玩具的需求大幅萎缩,市场重点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电动玩具和益智类玩具转移。也就是说,我国玩具行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错位,而这种供需错位才是导致出口下降的最根本的原因。从深远的角度说,这一问题不仅削弱了我国玩具产品的出口优势,出口后劲不足,而且整个行业也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因此,玩具出口企业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尽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改变以往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模式。而且,要有效地跨越欧盟的技术壁垒,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品研发,利用国际标准研发安全和环保替代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提高玩具产品的附加值,并树立品牌意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切实提高我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产品生产及出口策略,多元化开拓出口市场,降低玩具企业出口风险。 《中国质量报》


快速通道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