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一直在IP打造和跨界营销上颇为成功。借助IP价值的充分挖掘和一系列文创产品的推出,以及接地气的宣传手段,2017年故宫文创产业收入达15亿元。故宫俨已成为一个超级“网红”!
在3月30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品牌授权高峰论坛”上,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辉就“超级IP:故宫的大文创之路”做出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说起故宫的文创产品,很多人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例如茶具、杯垫、书签、ipad包、各种小纸贴等等。
这些极具创意的文创产品来源于紫禁城的建筑,还包括非常知名的珍贵文物。但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小玩意儿”。
将文化元素打造成超级IP
如上所述,故宫的建筑和文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元素,那么如何将其挖掘并打造成知名IP呢?
刘辉介绍,近几年故宫做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故宫将知名的珍贵文物在展览方面做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将以往只是专业人士关注的活动,通过多维度运作演变成老百姓积极参与的文化现象,展览更多的体现了“人民性”。
例如,2018年的《清明上河图》大展,就是将展览本身受限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珍贵文物通过3.0版重新复制,并作出沉浸式剧场,运用真人及裸眼VR的复合效果呈现给观众。
当观众参展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会发现眼前的3D影像真实还原了北宋都城汴梁的风貌,店铺、街巷、汴河风光等等,以及真人和VR的演出活动。
展览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故宫将《清明上河图》做成多个版本的系列文创产品,并将部分细节元素提取出来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
同样是文化IP的营造,今年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就是将中国传统节日成功“落地”的典范。该活动结合文物展览,将春节这一传统佳节以线上视频、动画创意、产品衍生、非遗教学等多维度层面得以全新展现。
超级IP走出故宫
“这个数字展的好处是可以落地,可以走出故宫,可以在全国各地做展览,特别是商场也可以做成小型展览,包括空间打造等多方面的内容。”
不论是《清明上河图》大展还是“紫禁城里过大年”,故宫都将这两大文化IP成功复制到了诸多相关业态,从而充分融入人们的生活。
不论是文化IP的实体分展、快闪店的合作等线下延伸,还是与百度合作“皇帝赐福系列”小程序,与工行合作信用卡系列表情包等线上产品的推出,都是故宫营造超级IP的成功实践。
正如刘辉所说:“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做一点小的旅游纪念品,而是以文化赋能产业。”通过故宫的大胆创新,成功打造出一系列超级文化IP,并走出故宫,形成商业中心、文旅项目、实体店面等相关业态的融合共赢。
新闻推荐
从“冷门”到“现象级国潮”,它靠什么“拼”出亿级爆款
1000+ 插画师共创、千万拼图用户、亿级爆款、市占率第一、“奥斯卡”级大奖加身 十年间,TOi图益完成了一场从低迷市场到年轻人社交主场的完美逆袭。当行业陷入同质化泥潭时···
回暖!巴西玩具市场增量空间到底有多大?
巴西作为南美洲第一大国,在人口、国土面积及经济总量上均稳居南美首位,是区域内极具影响力的经济体。
玩具企业出海,是否“正当时?”
据《2025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玩具出口呈现结构性变化:美国市场稳健增长4 2%,中亚五国整体增长11 3%,吉尔吉斯斯坦市场更是飙升86 6%。
不止是玩具,更是新晋“中国特产”
潮玩作为玩具市场的新型消费形式,近年来发展迅猛,已从单纯的娱乐载体升级为融合情感价值、文化符号与社交属性的综合业态。其背后折射的,是 Z 世代消费群体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