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入动漫文化,打开新的市场
动漫和玩具产业向来都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以求达到双赢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玩具和动漫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后,两个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越来越多,也为玩具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笔者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许多业界人士表示,处于下游的玩具业应该积极主动携手上游的动漫创作,不仅会推动玩具业加速走向品牌化道路,对优秀动漫作品和知名动漫形象的出现也具有催生作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动漫产业结构。
在这个全球举足轻重的玩具展上,不少玩具产品就已经将动漫元素与玩具相结合,笔者还了解到,一些常年生产经营传统玩具的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与动漫公司合作,以获取形象授权或自主拍摄动画片的方式将流行的漫画形象转化为多类型的玩具产品,进而扩大市场空间,巩固行业的龙头地位。如随着动画片热播而走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玩偶打败众多国外玩偶,成为上半年销售数量最多的卡通玩具。这种现象虽然令人感到吃惊,但相信对于玩具厂家而言更多的是欣慰。
从仿制生产到自主创新
说到电子游戏类玩具,人们会想到日本;说到毛绒公仔,人们会想到韩国;说到动漫产业,人们会想到美国。在国际玩具产品体系中,看不到中国设计的代表类别和品牌。
我国的一些中小玩具企业处在一种“有技术创新和改造能力,没有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的“三没有”状态下,一旦国外订单减少,国内玩具制造企业立刻变成“无头苍蝇”。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一些纯加工企业纷纷倒闭便是证明。
在本届玩具展上,许多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仿制品,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外贸企业不能再恪守低价格、低性能、低技术、低水平的经营之道, 必须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扩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同时企业还应主动将市场进行细分, 选择领先者不具备优势的有利细分市场进入, 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营销资源投入细分市场, 变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 将该细分市场建设成为己方强势市场, 使自己成为该细分市场的第一。
修渠道:打开一扇市场“门”
在金融危机后,一些企业为了开辟新的渠道也开始利用阿里巴巴、百度、Google等网上平台,建立数据库,采用博客营销、视频营销和邮件营销等手段,与全国各地的玩具“店家”合作。还有一些商家则将传统的零售模式和现代的网上营销结合起来,将“卖玩具”转变为“卖文化”,通过将实体玩具和虚拟生活结合起来,赋予了玩具以文化意义,为产品提供了更商的附加值。
然而,更多的企业则将重心转向了内销市场。目前国内专营玩具的零售店、品牌专卖店少之甚少,国内自主品牌的玩具仍散落在一些低端的批发市场内,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与销售规模。而百货商店内的品牌玩具中,有七成都是国外品牌,国内玩具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低。此时通过与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业“抱团”发展,才能迅速占领市场。
新闻推荐
潮玩出海狂飙480%,打法究竟有何不同?
中国潮玩的这把火,在海外越烧越旺。当Labubu在纽约街头引发排队狂潮,当52TOYS的“瑞兽系列”被东京收藏家竞相追捧,当TOPTOY的“中华街景”中国风积木席卷外海···
玩具企业出海,是否“正当时?”
据《2025年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玩具出口呈现结构性变化:美国市场稳健增长4 2%,中亚五国整体增长11 3%,吉尔吉斯斯坦市场更是飙升86 6%。
学会哄自己开心!成年人心甘情愿为这种玩具买单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情感经济的崛起,玩具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儿童娱乐工具,逐渐演变为成年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社交互动的媒介。
不止是玩具,更是新晋“中国特产”
潮玩作为玩具市场的新型消费形式,近年来发展迅猛,已从单纯的娱乐载体升级为融合情感价值、文化符号与社交属性的综合业态。其背后折射的,是 Z 世代消费群体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